执法与抗法就在同一个平面,不=能是谁弱谁有理,你从哪个角度看才是关键!
近日,一段令网民气愤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被广泛传播,在广西某地,一名交警在执法勤过程中,使用警棍将逃避检查的电动车车主击倒。视频一经曝光,广大网民的一窝蜂的指责警察“暴力执法?”,可是,电动车车主是不是“蓄意抗法”却没人关注。
根据网络报道,受害者黄某,是一名农民工,当天他刚从老家回到贺州找工作。据他回忆,他当时既没有听到交警的喊话,也没有看见交警的任何手势,就莫名其妙被警棍打中了腹部。当时只感觉像被刀割了一样,疼得要命。他没有想到交警会这么暴力,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此受伤。他希望交警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,也希望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。
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,根源还是在于电动车拍照的检查。电动车上牌,本是为了管理频发的电动车违法行为,然而很多群众不以为然,甚至认为这是故意刁难。加上很多次的上牌行动都无疾而终,所以很多人在国家免费上牌的时候没有办理拍照,这就导致后续检查过程中,很多没上牌照的人想方设法的逃避检查。不管这名男子如何叙述经过,我们不能排除其恶意逃避执法的可能性。
我想很多人都经历过逃避检查的行为,唯一让人遗憾的是黄某这次遇到的是一名愣头青,没有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,反而选择了强力阻拦。造成这起事故,可以说双方都有问题,不能一味的指责交警。
当然,这起事故中,这名交警的处置方法是非常错误,检查非机动车车牌,查出不带头盔的违法行为是合理合法,但是,作为执法的主动方,面对意图逃避处罚的车辆,该如何处理是个高深的学问。
我们完全可以先通过喊话劝对方停车,如果对方不理睬,那就先让他冲过去。之后可以通过呼叫增援围堵的方法,采用加倍处罚来继续处理。像这次的强行阻止,车主和民警直接发生撞击事故,对双方都不好,就像很多数人说的,不戴头盔、不挂牌是小事而已,假如再出现周围群众受伤的情况就是大事了。
面对蓄意抗法,警方的执法更应该有弹性,但绝不能放任。在处理蓄意抗法的情况时,警方需要保持冷静和果断,同时更加注重执法的灵活性和适度性。这意味着警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执法手段,并在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前提下,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。
在执行执法过程中,警方需要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年龄、性别、身体状况等因素,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背景。在处理抗法行为时,尤其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沟通,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。可以通过教育、劝导等手段,尽可能避免采取极端的执法措施,同时也能增加当事人对执法的理解和接受度。
当然,对于那些坚持不改、继续抗法的行为,警方也必须果断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,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。但在执法过程中,警方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,不能滥用职权或者对当事人进行过度的暴力和侵犯。
总之,在保持公平和正义的前提下,警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执法手段,既能有效打击违法行为,又能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